2009年2月17日星期二

陈泽民诊治食管炎经验

陈氏认为,食管炎的病因病机是由于①长期情志内伤,引起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失于和降,浊气上逆;②饮食不节,劳倦伤脾,脾胃受损,致升降功能失常,胃火、浊气上逆而患病。本病辨证当分寒热虚实,实证多见肝气犯胃,脾胃湿热;虚证多见脾胃虚弱,胃阴不足;本虚标实之证则以脾虚气滞,气滞血瘀为多见。治疗要审证求因,治病求本,注意局部病变与全身病变结合施治,主症与兼顾次症结合施治,攻邪与扶正结合施治。
辨证治疗中应分清标本,本病以脾胃虚损为本,胃火浊邪上逆为标,故治则宜标本兼治;攻补兼施,健脾和胃,佐以泻火降逆。方药为,太子参15g、;白术10g、茯苓15g、白蔻仁(后下)5g、黄连6g、蒲公英30g、大黄8g、柿蒂30g、代赭石30g、苏子梗各10g。兼阴虚者加沙参、麦冬或生地、玄参;兼湿热者,加茵陈、赤茯苓、藿香;兼气滞者加厚朴、枳壳;兼有瘀血者加三棱、莪术或丹参;川芎;兼有虚火上炎;咽干舌燥者加玄参、麦冬、牛蒡子、山豆根;兼有泛酸者属肝气旺,加左金丸或煅瓦楞子、乌贼骨或珍珠母;泛清水则为脾虚;加苍术、半夏;兼心烦失眠者合用酸枣仁汤。
反流性食管炎以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或烧灼样疼痛为主症,且以痛为主,烧灼感次之。须辨疼痛的性质,气滞痛当理气,血瘀痛当活血,宜气分药、血分药合用,如元胡与乌药、香附与三七、制乳香与广木香合用常能收到良好的止痛效果。
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胃失和降,浊气上逆,因此和胃降逆是主要治则。经云“六腑似通为用”,所以注意大便通畅与否是通腑降逆的重要环节,故选大黄以泻腑通便,引邪外出。运用大黄、枳壳、柿蒂相配,可加强和胃降逆、泻火驱邪之效力。
在辨证中注意病人的情志变化十分必要,七情内伤、肝郁犯胃是本病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因素。因此,病人神态忧郁者当给疏肝解郁散结之晶。如逍遥散加合欢皮、远志等,其中合欢皮宜重用;郁结日久,肝郁化火者可配用牡蛎、石决明、丹皮、山栀子以清肝火。肝郁日久,化火伤阴,易致肝胃阴虚,虚火上炎,因此在施治中宜用养阴清热之品,如沙参、麦冬、石斛、生地、元参等。

附注:陈泽民教授。男,1929年10月出生,江西人。农工党员。1952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现任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任医师。1962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第二届西学中(学制三年)学习。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内科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常务主编,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业绩: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多年,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病和内科疑难杂症。曾对武汉地区肝硬化门静脉高,慢性胃病进行过研究,并发表了科研论文。在中西医结合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发表各种科研论文48篇。研究的"安胃片"已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并获湖北省科委奖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