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导致胃内容物(主要是胃酸)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炎症,其典型症状是烧心和泛酸,严重时可导致食管溃疡、出血和狭窄,甚至发生食管癌。我国在2005年时,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就已高达6.7%,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包括睡眠障碍、饮食受限、社交活动受影响等。然而,去年的一项全国调查显示,仅10%的患者能够正确用药;其余患者在用药上都存在各种各样的认识误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误区一 认为可以不吃药
当出现症状时,多数患者认为,通过改变饮食及生活方式就能控制症状,而不去医院就诊、用药。的确,膳食结构变化、激烈竞争等带来的精神压力已经成为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对该病患者确实很重要。但对于疾病的治疗,单靠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药物。
打个比方,这就好像衣服脏了(病情发作),必须通过洗涤的方法(药物治疗),才能让它恢复到干净的状态(症状消失)。衣服干净后再加以注意(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可以减慢再次弄脏的速度(病情复发),但如果不洗涤,是不能使脏衣服变干净的。若不采取及时、正规的治疗,将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短期内妨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时间久了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食管狭窄、食管炎等,甚至食管癌。
误区二 自己服用非处方药
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来说,药物治疗的目的包括两方面,一是缓解症状,如烧心、泛酸等,治愈食管炎;二是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很多人出于方便,凭经验到药店买“胃药”治疗,这些药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烧心等症状,但不能彻底、有效地治疗疾病。患者很有可能因认识不充分、服药不规范而延误诊断及治疗,如果一开始就盲目自行购买胃药,会为健康埋下隐患。
目前,质子泵抑制剂(PPI)被推荐用来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胃酸是导致该病的直接“凶手”,由胃黏膜中的壁细胞制造,通过抑制壁细胞上的质子泵,PPI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目前国内共有5种PPI(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可供选用,其中新一代的PPI(如埃索美拉唑)具有更强的抑酸作用,可迅速缓解多数患者的烧心症状。
误区三 未经医生同意自行停药
除了选对药,用够疗程也很重要。胃食管反流病的正规治疗包括两个阶段,首先是初始治疗,可以快速控制症状,避免病情反复发作。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使用PPI,同时联用胃食管动力药。非糜烂性食管炎的患者,初始治疗的疗程一般在1个月左右;糜烂性食管炎患者,疗程是8—12周。由于药物可使多数患者的烧心症状在5天内得到缓解,有些患者此时感觉不难受了,就自行停药,结果导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
接下来是维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在得到缓解后,还可能会复发,因此多数患者可能需要接受长期的药物维持治疗。按照患者病情不同,又分为原剂量或减量维持、间歇治疗、按需治疗三种,由专业医生来决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